麗水“四業并舉”推進村級集體經濟鞏固提升

時間:2022-02-22 10:18:45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關乎基層百姓生活水準,關乎黨在農村執政基礎,對浙江、對麗水而言,更關乎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和共同富裕美好社會山區樣板的成色。

  去年,在新冠疫情防控大事件和貿易保護主義大挑戰等多重不利因素影響下,麗水堅持外抗疫情、內修體魄,切實保障集體經濟穩步發展,推動村級集體經濟鞏固提升三年行動不斷向縱深發展。

  市消薄辦創新推出農林牧漁業、工業、建筑業、服務業四類“強村公司”運營項目統計,以期更加精準地統計、分析、指導全市深入推動村級集體經濟鞏固提升工作。

  2021年,全市強村公司資產總額已達3.18億元,是2017年底的70.8倍。全市年營收利潤超過100萬元的鄉鎮(街道)強村公司增速迅猛,勢頭良好,是2020年的5倍;全市實現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11.90億元,同比增長15.01%,較上年度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出7.21個百分點;村級集體經濟年經營性總收入6.26億元,同比增長23.60%。全市854個省定集體經濟相對薄弱村實現收入達標,占相對薄弱村總數的93.74%;集體經濟年經營性收入達到50萬元以上的行政村212個,占總村數的11.22%;全年各級強村公司實現盈利2.25億元,實現分紅1.47億元,先后確定跨市“飛地”項目14個,總投資8.17億元,覆蓋行政村1491個,年回報約0.83億元,在“飛地”項目帶動下,我市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占總收入比重從2020年的48.97%上升到2021年的52.61%,提高3.64個百分點。

  蓮都以“首位之區”的首善擔當,堅持“輸血”和“造血”并重,深化義烏—蓮都山海協作,投資義烏高新區建材科技有限公司3000萬元,年化固定收益率10%,每年增加強村公司收益300萬元;充分利用幫扶單位、第一書記等幫扶資源,包裝區域優質農產品,開展定向“消費幫扶”,最大限度拓寬增收渠道。

  龍泉堅持項目化推動、增強集體經濟發展引領力,多元化增收、增強集體經濟發展持續力,從嚴化考核、增強集體經濟發展落實力的“三化三力”工作法,共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之樹。2018年以來,龍泉累計有196個村投資2.417億元,參與蕭山、秀洲、五虎垟等3個“飛地”項目,累計獲得5706萬元的穩定收益。

  青田通過出臺計劃、探索機制、形成模式、完善平臺等方法,大抓項目、搶抓發展,有效破解山區村發展后勁不足、“造血”功能不強等問題,進一步鞏固了鄉村發展基礎。2021年,全縣村集體經濟總收入達1.64億元,同比增長13.04%,經營性收入8974.86萬元,同比增長28.1%,341個村集體經濟總收入達到20萬元且經營性收入超過10萬元。

  云和赤石鄉赤石村充分發揮玫瑰花鄉旅游資源優勢,立足鄉村振興著力點,全面打造鄉村旅游產業業態,促進村集體經濟持續增長,2021年村集體經濟創新高,總收入達63.27萬元,其中經營性收入51.11萬元,同比均實現翻番。今年春節前,赤石村根據本村股權名單,對全村647名股東進行分紅,每人分紅300元,共計發放19萬余元。

  2021年慶元縣村集體經濟總收入達到10261.78萬元,同比增長14.19%,191個行政村全部完成鞏固提升任務,總收入達到20萬元以上且經營性收入10萬元以上,完成率100%;此外,為高標準高質量完成省、市下達的目標任務,全縣有14個村達到集體經濟年總收入100萬元以上,14個村達到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鄉鎮強村公司營利能力顯著提升,平均利潤達到60.5萬元。

  縉云縣緊緊圍繞“強村富民 共同富裕”這一目標,切實提高政治站位,科學謀劃、多措并舉,全力推進村級集體經濟鞏固提升工作,高質量完成全年各項任務目標,獲評全市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工作考核優秀,實現“四連優”。全縣253個行政村總收入2.35億元,較上年增加3539.62萬元,同比增長17.77%,增量全市第一;經營性收入1.47億元,較上年增加3161.19萬元,同比增長27.48%,增量全市第一。其中:集體經濟年收入20萬元以上且經營性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241個(相對薄弱村122個);年經營性收入15萬元以上的村185個;年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的村44個。

  遂昌縣201個行政村大多處于偏遠山區,發展空間有限,可用資源較少,集體經濟相對薄弱村數量占比高達69.7%。近年來,遂昌縣探索在地聯建、村企共建、跨域抱團“光伏三法”,構建山區縣光伏扶貧新模式,實現村集體經濟總收入連續4年增長10%以上。村級集體經濟鞏固提升工作繼續走在全市前列,2021年度“消薄”工作考核成績排名全市第一名,連續四年考核優秀。

  松陽縣全力推動農村經濟轉型升級,堅持真抓實干,拿出真金白銀,使出真功硬招,深入實施村級集體經濟鞏固提升五年行動計劃,高質量推進全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全縣村級集體經濟實現總收入1.69億元,經營性收入為7616.75萬元,村集體經濟增速達到13.7%。該縣還根據村莊的資源狀況、區位優勢、主導產業、發展定位等,大膽探索盤活閑置資產的有效方式和途徑,讓“沉睡資源”變成“鮮活資產”,形成和總結了一套持續用好“造血”強村的六種模式。

  景寧結合縣域實際,探索利用閑置土地和廠房屋頂發展光伏發電產業,闖出了一條村集體致富之路。例如,大地鄉強村公司聯建光伏項目占地共35畝,利用的都是村里的荒山荒地,原本無人問津的土地現在搖身一變成為集體增收項目,既充分利用了閑置資源,也破解村集體持續增收的難題。該縣還創新推動鐵塔基站光伏建設,九龍鄉總投資265.42萬元的鐵塔基站光伏發電項目現已開展建設,據悉該項目裝機總容量450千瓦,占地面積0畝,在23個鐵塔基站開展建設,采用余電上網模式,建成后年發電量可達50萬千瓦時,預計可為王灣、和順等6個村合計增收26萬元。

  麗水經開區南明山街道緊握考核“指揮棒”,搭建輸血“大橋梁”,用好資源“調色盤”,不斷培育各村可持續“造血”的能力,有力推動了村級集體經濟從“;”向“高質量”發展轉變。2021年,街道下轄27個行政村實現村集體經濟總收入20萬元以上,且經營性收入10萬元以上全覆蓋,龍石村、章巷村、大源村、山根村等12個村年收入超過100萬元,龍石村、大源村、張村村、吳垵村等10個村經營性收入超過50萬元,超額完成了2021年麗水市村級集體經濟鞏固提升主要目標任務。

  來源:麗水日報

  • 上一篇: ...
  • 下一篇: ...

其它內容導讀:

編輯推薦
好時訊時時關注
午夜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