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之前,縉云縣綜合執法局每年都會收到不少有關綠道環境的投訴信和管理建議函。面對雪片一樣的信函,執法局總是第一時間展開整治,但收效甚微。
在綠道上的不文明現象“做斗爭”的過程中,潘立龍深感“保護綠道困難重重”,而核心難題,在于綠道權屬如何定性、管理職責如何劃分等問題都沒有明確答案。
《辦法》的出臺,以六章二十三條的內容,對綠道規劃、建設、管理、法律責任等方面進行了約束,標志著麗水綠道管理工作邁上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軌道。
“這對理順麗水綠道管理保護體制、進一步提升綠道綜合功能、促進麗水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麗水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吳新立說。
緣起
規范綠道管理呼聲強烈
《辦法》實施的第二天下午,潘立龍與同事像往常一樣來到縉云縣的城市綠道上巡邏。面對平日“屢勸屢返”的流動攤販,他當即勸導:“老鄉,昨天頒布了《麗水綠道管理辦法》,已經明確禁止在綠道上占道經營,你在這兒賣水果,會被處2000元以下的罰款喲。”
這次勸導,讓潘立龍感到底氣十足,“從前,由于缺乏相應的處罰依據,我們很難對不文明行為形成強有力的制約,處罰難問題也日益凸顯,F在《辦法》明確了禁止范圍,我們執法也有了依據。”
近年來,麗水綠道建設成效顯著,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建成綠道3022公里。如今,這項工程還在繼續延伸。
然而,隨著人民群眾在綠道休閑健身等活動的深入,不文明現象頻發,如在綠道內不拴狗繩遛狗、機動車(電動車)在綠道上行使、占用綠道晾曬及隨地亂扔生活垃圾等。
這些不文明行為引發的“沖突”在縉云的城市綠道上率先“爆發”——縉云的城市綠道自2017年建成一期工程以來,已完成三期建設,與仙都綠道貫通,被評為浙江省最美綠道。然而,不文明行為的層出不窮,引發了許多矛盾。
縉云縣人大代表楊小峰得知情況后,在去年縉云縣人代會上提出了出臺綠道管理辦法的提案。
“‘綠道’作為近幾年蓬勃發展的新產物,一般用于‘綠色’景觀線路,它既不是城市道路也不屬于公路,是一種獨立的存在。根據考察調研,我們發現綠道管理缺乏上位法作為支撐。”楊小峰說,除此,地方條例也不能涵蓋所有區域的綠道!尔愃谐鞘惺腥莺铜h境衛生管理條例》《麗水市城市養犬管理規定》等辦法僅適用于本市行政區域內城市建成區、縣人民政府所在地中心城區、中心鎮建成區和省級以上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實行城市化管理的區域,以及市、縣(區)人民政府劃定并公布的其他區域,而綠道建設基本位于河濱、溪谷、山脊、風景帶等自然道路和人工廊道,線裝結構且貫穿城鄉,“因此在不文明行為發生時,相關部門在查處過程中缺乏處罰依據。”
楊小峰的提案引起了麗水市人大的重視。“這些年,麗水綠道建設突飛猛進,綠道標準越建越高、綠道網越建越密。但是綠道建設易,保護和養護難,相關管理部門的保護和管理顯得力不從心。”麗水市司法局相關負責人說,此外,從全省角度來看,綠道管理缺乏省級層面的統一立法,也沒有制定出臺地方立法,僅由部門規范性文件予以監督管理,難以起到保護綠道建設成果的重要作用。
為此,在市人大的牽頭下,市司法局將《麗水市綠道管理辦法》作為2021年新增的地方政府規章立法項目,由市建設局會同市司法局成立起草小組組織起草!掇k法》于9月28日經麗水市人民政府第84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正式公布,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由此,麗水綠道管理工作開始走向規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
探索
破題綠道管理制度標準
在楊小峰看來,《辦法》以六章二十三條,從綠道規劃、綠道建設、綠道管理、法律責任等方方面面,明確了綠道規劃、建設、管理的責任主體、目標要求,以及工作原則,有利于進一步提高麗水綠道建設管理水平。
回顧《辦法》的起草過程,可以清楚看到麗水作出的既有前瞻性又現實可行的制度安排。
去年,根據《麗水市人民政府地方性法規案和規章制定辦法》,起草小組以國家和省級層面有關綠道管理的法律、法規為重點,并借鑒省內外其他地區綠道管理法規、規章,通過集中學習,專門走訪考察麗水市區甌江綠道建設現場,進一步了解麗水綠道管理情況,摸清麗水綠道管理中存在的需要立法解決的主要問題。在上位法空白的情況下,結合麗水實際和綠道管理需要,從規劃、建設、管理等方面慎重研究論證、辨證施治,最終制定出了《麗水市綠道管理辦法》。
《辦法》包括總則、綠道規劃、綠道建設、綠道管理、法律責任、附則等, 主要包含以下內容:
一是對綠道進行科學分類,分為城鎮型、鄉野型、山地型,為確定工作重點與分類管理奠定基礎。
二是明確了綠道規劃編制責任單位、規劃管理、征求意見、建設開發行為控制等具體要求,填補了管理空白。
三是明確了綠道建設及其配套設施建設的具體內容,需要遵循的技術規程等,增加辦法可操作性。
四是明確了綠道管理單位的管理方式,綠道以及控制區內的禁止行為等,結合鄉村振興等實際工作對綠道施行精細化分類管理。
五是明確了違反本辦法的法律責任,著重厘清了綜合行政執法、生態環境等各重點部門的執法范圍,避免出現監管盲區。
“特別是厘清了職責邊界,規范了綠道的管護制度。”麗水市住建局城市建設處副處長吳越說,《辦法》明確了住房與城鄉建設部門是綠道的主管部門并細化了其工作內容,同時明確了區(市)、鎮(街)的職責。鑒于綠道分為城鎮型綠道、鄉野型綠道、山地型綠道等,《辦法》按照因地制宜、分類管理的原則對林業、水利、交通運輸、文廣旅體等部門承擔的責任進行了劃分。通過理順各級各部門的管理職責,形成了“有人抓、有人管、齊抓共管”。
同時,記者也了解到,《辦法》的制度設計充分考慮了麗水的生態文明特色。比如《辦法》明確綠道建設以堅持生態優先的基本原則,最大限度地保護麗水本地生態和人文景觀,推廣海綿城市、綠色建材、節能環保材料和建筑廢棄物再生產品的使用。“這是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具體實踐,對促進麗水生態文明建設、鞏固綠色發展成果、推動‘高水平建設和高質量發展重要窗口’具有重要意義。”麗水市住建局城市建設處處長謝建偉說。
進展
讓廣大群眾共享生態福祉
30多個自動升降樁安裝在綠道主要出入口,有效遏制了電動車在綠道上通行的不文明現象;濱江公園二期項目即將開工建設,這個項目位于城市綠道一期邊上,將新增兒童娛樂場所和休閑運動設施,為市民提供更貼心的服務……自《辦法》出臺后,縉云的綠道已經或者將要迎來諸多變化。
這些改變主要來自對《辦法》的解讀。“《辦法》里綠道建設的章節里,明確了綠道及其配套設施建設的主要內容。”縉云縣住建局公用事業管理科科長王鑫告訴記者,通過對標《辦法》,并結合群眾的呼聲,我們計劃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綠道的配套設施,比如游憩設施、環境衛生設施、標識指引系統等,提升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綠道是麗水市一張靚麗的生態名片,對發展綠色經濟、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提高市民的幸福感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已建成的3022公里綠道中,甌江綠道主線430公里,甌江綠道支線248公里,縣(市、區)特色線2344公里,有機串聯起114個重點城鎮,1080個村莊、105個2A以上景區和1943家民宿(農家樂),“一主四支多環”布局逐漸成型,基本完成主線串聯、特色兼顧、山水盡顯的綠道網絡建設,近幾年來,縉云縣仙都風情綠道等6條綠道先后獲評“浙江最美綠道”?梢哉f,綠道網建設貼近民生,體現民意,有利于提高市民的幸福感和家園意識,是惠及廣大市民百姓的民生工程。
自《辦法》實施以來,綠道主管部門便充分考慮群眾意見,竭力滿足群眾需求。比如通過指導各地、各單位學好用好《麗水市大花園甌江綠道建設細則》等標準案例,深化文化節點策劃和景觀提升,進一步完善標識標牌、分級驛站等配套設施,打造更多高能級、高品質、高辨識度的精品綠道;通過結合“五水共治”“美麗城鎮”“添花增彩”等重點工作,因地制宜地增加城鎮綠色容量,進一步織密城鎮綠道網,切實解決綠道與停車點、換乘點、驛站之間的接駁系統,從而提高綠道的可達性和便捷性。同時,麗水還將以綠道為紐帶,在大力培育已有特色產業基礎上,植入更多如“綠道+夜經濟”“綠道+研學”“綠道+美食”等創新文化和商業模式的新經濟特色因子,持續激活綠道產業永續發展動能。
“綠道串聯城鄉自然山水人文,服務百姓休閑游憩健身,是麗水優質的生態資源,為了讓廣大群眾共享生態福祉,我們將以《辦法》為準繩,突出建設管理長效性,堅持屬地管理、建管并重,不斷健全完善體制機制,做實閉環管理,確保責任到位、維護到位、監管到位。同時,進一步強化部門聯動,發揮發改、水利、交通、文廣旅體等部門優勢,解決選址、用地、資金等難題,形成推進綠道網建設強大合力。”吳新立說。
來源:麗水日報
![]() |
![]() |